“共同抗疫”栏目稿 中泰国际新加坡集团CEO陈远菲女士

“共同抗疫”栏目稿 中泰国际新加坡集团CEO陈远菲女士

日期: 7月 28, 2020 目录: 协会新闻 汇融狮城

后疫情时代,看好新中资本市场投资机会

疫情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激烈震荡,后疫情时期资本市场上的企业表现将会有哪些变化和出现怎样新的走向?“共同抗疫”栏目本期邀请到了中泰国际新加坡集团CEO陈远菲女士。陈远菲多年来对海外市场有着较深研究,在其引领下,年轻的中泰国际在海外创造了较为成功的投融资范例,对于后疫情时期的投融资市场,陈远菲十分看好新加坡和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她认为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对中国投资市场的表现很有信心,同时,新加坡本地企业融资可能会遇到暂时困难,但严格规范的监管之下,新加坡金融体系将走向更加成熟稳健的阶段,对于希望“打开国际交易门户”的世界企业来说,也将会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一)作为新加坡投融资机构,中泰国际在后疫情时期中帮助企业进行财富管理方面有哪些适应市场的新探索、服务新举措。

陈远菲:中泰证券是中国拥有“全业务牌照”的少数头部券商之一,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中泰国际是中泰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是中泰证券所有海外业务的核心平台,总部位于香港,拥有香港全业务牌照,目前分别在新加坡、日本、韩国设立子公司及办事处。帮助企业和高净值个人进行财富管理,是中泰国际的重要业务之一。帮助客户控制和平滑投资市场风险、实现财富稳定增值是我们的主要职责。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风险事件一样,今年的疫情会改变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以及它们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各国的应对措施也会改变无风险收益率和资金成本,影响通胀和社会整体投资收益率。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重要因素的趋势性变化:一是市场波动性和投资风险骤然升高,投资者更倾向追逐具有“避险”属性的优质资产;二是美联储及西方大力度扩表、资金泛滥使得“持有现金”成为不明智的选择;三是疫情后续走势不定,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及东亚主要国家情况稳定,欧美、南亚、中东和南美情况复杂。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适应市场、应对挑战,我们有几点关键提示和建议:

一是通过香港股权交易市场、参与投资“未来中国的核心资产”。鉴于当下的防疫形势,我们认为中国会较早走出疫情冲击这一点已经没有疑问,因此我们判断中国优质企业的盈利表现将会率先走上复苏轨道。同时,由于中美关系的持续复杂化,有大量优质“中概股”正在回归香港市场,因此通过香港市场选择、配置优质的中国企业股权资产,将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就在现在,香港正在经历一段投资“小高潮”,去年阿里巴巴回归港股、今年年中,网易、京东等优质公司都获得上百倍的超额认购,使得港币外汇价格节节升高,这都传达出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也是市场看好中国优质股票的明确信号。因此,我们建议投资应该时刻关注香港市场动向、择机配置优质权益类资产。

二是以中资资产为底层产品的海外债券市场。固定收益类投资一向受到广大国际投资人的喜爱,但随着市场的波动性增加,违约风险也随之增加,那么优良的底层资产就成为投资人的核心考量。我们理解有一部分投资人,尤其是个人投资人,目前还是有“中资海外债风险比欧美企业更高”的固定思维,但从专业角度来说,这种论断未必严谨,它更多的是基于感性的思维惯性,而非市场思维。作为中资券商,我们也有责任向更多的投资人传达客观、专业的投研结论,这也会是下个阶段中泰国际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建议投资人更多关注中资海外债券市场。

(二)您如何看待新加坡投融资市场在疫情后时期的表现,会有怎样的预期,能否分析其发展态势?

陈远菲:我非常看好新加坡市场未来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中泰新加坡发行的“东岳分级高收益美元基金”,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情况下管理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美金,并且很大一部分的基金投资人都是本地投资人——这对于我们这样一家进入新加坡不久的年轻机构来说,是个非常让人鼓舞和振奋的成绩——这也进一步说明:只要能够以专业的团队、优良的产品架构来给投资人信心,新加坡市场将会是极有潜力、大有可为的。就疫情之后新加坡投融资市场的发展态势,我简单说说几点看法:

在融资方面,我们从新加坡交易所近年的上市企业数量和规模,以及本地企业发公募债融资的数量和规模来看,目前,新加坡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本市场规模,与新加坡作为全世界重要“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不甚匹配,在疫情冲击之下,本地企业融资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我们认为新加坡和香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协同效应,企业可以去香港市场融资、获得更好的市场估值,募集资金用于本地业务拓展。

新加坡在融资市场上的相对优势是:监管机制严格规范、金融体系成熟健全并且高度国际化。因此,对于一些希望“打开国际交易门户”的企业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另外新加坡在房地产信托(REITs)、商业信托(BT)上市方面也极具优势。

在投资方面,新加坡政局稳定、监管严格且税务有优势,因此吸引了大批高净值人士的大量资金集聚,成为世界三大财富管理中心之一,因此我相信投资机构会非常有动力在新加坡推出各种公募、私募基金及理财产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新加坡本地进行项目融资以及收/并购交易,也是深具吸引力的发展方向。

鉴于以上判断,中泰国际把新加坡市场列为海外(除香港)最重要的市场,目前我们在新加坡拥有证券交易以及资管牌照,金融投资顾问牌照正在积极申请中,因此,中泰新加坡很快将成为一家全牌照的证券公司。并且以新加坡为中心辐射东南亚市场也是中泰海外战略的重要一环,我们期待在东南亚以及新加坡有更大的发展。

(三)您认为企业在走向海外,走向国际化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遵循?

陈远菲:今年是我们中泰国际走向国际化的第10个年头,得益于母公司强有力的支持,以及专业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在香港市场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是中资券商的领先者之一,这些年以来我们帮助了很多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对于中资企业走向海外和国际化,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化战略需要提前、充分准备。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20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很多民营企业快速抓住市场机遇即可实现“井喷式”增长——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但这也可能造成企业制度不甚规范、机制不完善等等情况。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提前适应国际规则和国际环境,很可能会碰壁。因此,提前了解游戏规则、提前适应国际化环境,是走向海外的必要条件。

二是管理理念的国际化。国际化的路程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国际化,管理理念也需要国际化,毕竟进入当地市场就要按照当地的市场规则进行管理经营,强搬在中国的经营理念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这些年,中资机构有不少海外大型收/并购项目,但经营效果有时候并没有达到预期,管理理念国际化程度不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要善用专业服务机构。当前,全球领先的咨询公司,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以欧美日企业为主,这类专业服务是国际化之路的重要辅助力量——一份专业的调研咨询报告,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企业节省很多成本、更好的设定投资方向、快速准确达到预定目标。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一定要善用专业服务机构的力量,新加坡和香港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长期的积累,未来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四)新中两国在投融资领域合作较多,您认为疫情后时期在这一领域还有哪些新的合作空间和机遇?

陈远菲:新中两国的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乎伴随了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从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科技城,重庆互联互通到与中国7省市的经贸理事会,这些重量级的投资、合作都展示着新中两国在经济投资上的紧密性。

目前的国际局势比较复杂,再加上疫情冲击,给全球多边合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认为新加坡和中国在投融资领域,应该继续坚持多边友好合作、优势互补、争取共赢。具体来说,我期待着通过中泰新加坡等中资机构,和新加坡本地伙伴们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新中两国投资者、企业的了解和合作,推动更多的业务落地,增强新加坡市场对中国企业和客户的兼容性。

(五)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热点版块的投资价值?您对中国投资市场在疫情后时期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分析?

陈远菲: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出台,将海南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的战略决策,体现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大量中国优秀企业,包括高端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等,在长期市场化的基础、加上中国“国家战略”级别的政策支持,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是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和进一步走向开放的龙头力量。对于疫情之后中国投资市场的表现,我在刚才的访谈中也有所提及,我做个总结:我对“后疫情时代”中国投资市场的表现很有信心,并且我非常诚挚的建议投资者和机构,重点关注中国优质资产,通过香港配置优质股权和债权资产是对抗接下来动荡不安的投资形势的重要手段。我的理由在于:

一、这次疫情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极限压力”测试,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社会和民众对疫情的处理是得当且效果显著的。因此,疫情之后资金对于中国经济的恢复潜力、中国营商环境的稳定性会更有信心,资金未来重仓中国资产将会是一个重要趋势。

二、疫情改变了很多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线教育、医疗、远程办公和弹性协作等等,大大加快了整个社会数字化的进程,带来了非常多的新投资机遇。我相信,虽然疫情打击了很多既有的企业,但是更多新的优秀企业已经在疫情的灰烬中悄悄萌发。

三、部分国家通过规模空前的货币扩张,希望度过危机,造成资金泛滥的局面,过量的资金需要寻找出路。然而,中国仍然能基本保持既定的经济改革路线,货币和财政扩张政策保持审慎且有节制,继续控制地产泡沫、持续引导产业升级等等,中国的改革并没有停止,我相信,投资市场最终将忠实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和竞争力,而不是资金膨胀带来的短暂泡沫。

(六)对于新加坡政府和中国政府在支持投融资领域企业方面您有哪些期待和建设性意见?

陈远菲:如果新加坡和中国能在人民币境外结算、资本市场管理制度(针对中资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等)等方面能够有更多积极的进步,我相信新中两国在投融资方面将会有历史级的重大合作空间和机遇。

【本文照片由中泰国际新加坡集团提供】
【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本文来自: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共同抗疫”栏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