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合作助发展 | “纪念中新建交30周年工商访谈”系列报道之(三)

务实合作助发展 | “纪念中新建交30周年工商访谈”系列报道之(三)

日期: 9 11 月, 2020 目录: 一带一路 项目巡礼

为纪念中新建交30周年,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隆重推出“纪念中新建交30周年工商访谈”系列报道。在上一期对过往成果回顾基础之上,本期协会邀请了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先生、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新加坡代表处首席代表杨蔚君女士、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会长程军先生、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黄山忠先生、凯德集团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罗臻毓先生、振华重工东南亚公司总经理巫宁先生等两国重点合作项目、商协会、和企业代表,共聚一堂,讲述30年间中新经贸合作中积累的经验及从中得到的体会。敬请关注。

二、重点项目在推动中新双边务实合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

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中新双方就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可行路径达成如下共识:

坚持合作共赢。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没有四至边界,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三级合作机制统领下,中新双方充分发挥项目管委会的统筹作用和专委会的主体作用,即分工协作,又统一步调,形成“同向、同频、同声”工作格局。

保持开放包容。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及“陆海新通道”建设兼顾中新两国、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西部众多省区市的利益关切。双方秉承开放包容理念和利他精神,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共同点,不断扩大合作朋友圈,推动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共用的开放新格局。

实施双轮驱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灵魂是政策创新、关键是项目落地,要两手抓、两手硬、相辅相成。通过项目落地引发市场主体创新诉求,并依托三级合作机制向两国国家层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在拓展合作对象方面,坚持点面结合,有效促进项目合作稳步发展。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新加坡代表处首席代表杨蔚君:

我们认为,重点项目在推动中新双边务实合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高层交流、经济合作和产业合作几个重点方面。

一是重点项目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高层交流。我们以南京生态岛项目为例,2009年5月时任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等新苏双边领导共同见证生态科技岛项目签约、奠基。依托新苏合作理事会、新宁双边委员会等高层协调推进机制,省、市、区各级政府领导、新加坡政府领导一直高度关注并支持项目发展。

二是重点项目可以不断促进双方的经济合作。生态科技岛突出“民生优先”“品质第一”“均衡发展”的开发理念,采用城市建设与产业引进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截至2019年底,全岛完成投资589亿元,其中累计涉新国际投资50亿元。目前全岛各类产业资源逐步集聚、人居环境日趋改善、花园城市面貌已初具雏形。

三是重点项目也可以拉动促进双方的产业合作。在南京生态岛建设过程中,双方股东率先在生态科技岛建设产业载体、促进产业集聚。仁恒置地集团投资建设了仁恒国际广场、文化旅游产业园,胜科集团投资建设了胜科国际水务中心,合资公司投资建设了新纬壹国际生态产业园等项目。双方依托合作平台组织开展国际品牌活动,引入国内外优质产业项目。全岛举办中新人工智能、国际水环境治理等国内外权威活动赛事17场次。通过ACE新加坡创业行动社群、驻新加坡代表处、新加坡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风投及各大商协会等渠道,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定向招商,特别是积极引进新加坡人工智能、水科学项目企业入驻生态科技岛,打造具有创新模式的智慧城市国际化样板。

多年来,中新两国在项目合作上,我们认为有三个重点要素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一是双方要有开创性的合作模式。我举个例子,按照2009年5月2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与投资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新双方股东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负责生态科技岛综合性开发建设工作。在中新双方股东委派经营管理层人员的基础上,对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组建了一支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团队,开创了中外合资公司实施土地一级开发的先例。

二是要有科学高效的协调推进机制。比如,南京生态岛项目一方面依托新苏合作理事会、新宁双边委员会等高层协调推进机制有效解决了生态科技岛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合资公司章程,中新双方股东依托董事会及相关决策机制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统一、步调一致,为项目有序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合力。

三是要有国际领先的规划建设理念。生态科技岛项目在启动之初就明确要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先进经验,以“科技智慧”为引领,突出以高端科技服务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生态开发建设,建成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化产业园,顶级人才、高新项目和国际资本有效对接的国际化发展平台,打造一座世界级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生态科技岛坚持生态、科技、国际化的定位和 “品质第一、产业为要”的发展要求,计划努力打造“3+1”产业族群,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大核心产业,配套发展都市型服务业。

三、商协会组织是中新经贸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服务中新合作方面,协会是如何定位的?开展了哪些工作?今年协会计划组织哪些纪念活动?

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会长程军:

随着中新两国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企协作为连接两国工商企业桥梁的纽带功能作用更加凸显。新时期协会发挥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搭建中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及工商界的沟通桥梁。协会充分整合和调动资源,利用与当地政府和友好商协会建立的定期“会商机制”渠道,通过信息共享、政企对话、座谈交流等形式主动沟通。中企协已与新加坡贸工部、企业发展局等政府部门和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中华总商会、中国商会、新中友好协会、中国协会及通商中国等6个友好商协会和机构建立了会商机制。疫情期间,相关会商机制建设在反映会员诉求,解决利用“快捷通道”解决商务人员往来等实际问题和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协会正在推动与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中小企业协会等协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会商机制范围。

二是发挥促进贸易投资合作的平台作用。协会利用自身条件,搭建对外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一条龙”跟踪服务机制,为会员企业在当地投资和到第三国投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8月5日,中企协国际贸易行业委员会牵头与新加坡中国商会成功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新食品贸易与物流企业对接(线上)洽谈会”。与当地友好商协会等联合举办宣传投资海南自贸港建设与“一带一路”第三方合作项目等高端论坛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共同营造两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三是帮助广大中资企业更好融入当地。自今年3月初开始,协会研究开辟了“共同抗疫”栏目,积极宣传两国工商企业支援抗击疫情和中新经贸合作项目业绩成果,鼓励中资企业服务和回馈当地社会,促进民心相通。目前,接受协会栏目专访的商协会会长、企业家、专家学者已达50多位。协会还利用“汇融狮城”业务平台举办系列研讨会和讲座,协会邀请中新各界专家学者登台演讲、答疑解惑,已连续举办了24期线上专题研讨会和讲座,会员反响热烈。此外,协会还在筹划“新加坡学生走进中企”等参观实习系列活动,让更多的新加坡国民了解和加入中资企业。

协会综合考虑到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等因素,本着勤俭节约、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中新建交3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目前,协会正在制作主题纪念视频,展现中新企业合作共赢的理念,展现中资企业风采。11月中旬,协会将聚焦中新建交30周年主题,举办第二届“聚焦狮城 放眼全球”中新经贸合作论坛。论坛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邀请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和新方重要嘉宾现场出席并致辞,举办协会制作的纪念视频首发仪式,举行与新加坡制造商总会等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举行中新商协会“会长对话”等活动。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黄山忠: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作为新加坡历史悠久的商业团体,有着广泛的国际和地区影响,为促进中新两国在社会、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早在1960年代,为了推动两国企业商贸互动,总商会就开始组织商业代表团出访中国,频繁与中国各商业团体组织交往。中新建交以来,为了加强新中两国企业投资往来,更好地帮助新加坡企业顺利落地中国市场并开展业务,总商会充分发挥平台作用,2010年开始先后在上海、成都设立新加坡企业中心,以及开设重庆代表处,为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提供服务。总商会常年举办新中商务论坛等商务活动,为新中企业提供讨论经贸课题的平台,通过出版新加坡投资指南、发起世界华商大会、倡议成立通商中国等,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合作范围,携手走向多元国际市场。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部分历史档案,记录着新加坡和中国建交以来两地企业携手走过不同历史时代的历程。新加坡和中国今年欢庆建交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里程碑,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出版一本画册,画册编入总商会多年来珍藏的档案照片,照片描述新中三十年来的变化,体现两国今天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及总商会、两国企业和商协会在推动新中经贸发展上做出的努力。

邓小平1978年访问新加坡的时候,李光耀对邓小平说“中国将可以比新加坡做得更好”,当时邓小平并没有说什么,只以锐利的目光看着李光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讲到要向世界特别是新加坡学习,要做得比新加坡更好。多年来,新加坡和中国各自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今天,新加坡企业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与中企携手并进,就一定要更加真情实意、不断地去和中国的商界、文化界及民间加深交流与合作,新加坡企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看准时机去撷取适合自己的商机。过去看到成功的新中合作案列,大都是选择了对的、合适的合作对象。要在中国事业发展有所成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沟通的功课一定要做足。新加坡企业更要主动加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够行稳致远。

四、从企业的视角看,中新关系的良好发展带来了哪些合作机遇?

凯德集团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罗臻毓:

在中新友好往来的 30 年,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为两国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环境。凯德作为新加坡在华发展的代表性企业,在中国深耕的二十六年来,基于中新友好交往的大背景,也在积极推动中新文化和经济交流合作,将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治理、商业模式、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通过不同业态的领先产品带进中国,助力中国城镇化建设,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同时,也积极发挥国际企业的平台作用。凯德的业务遍及全球,我们的商业网络和资源平台,能够促进两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帮助两国企业跨国发展。随着中国企业日益增长的出海发展需求,凯德也借助自身的国际业务平台和资源网络,帮助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出去,比如将海底捞、热风、URBAN REVIVO 带到新加坡,同时也将诸多新加坡的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如面包新语、Charles&Keith、Awfully Chocolate、美珍香等。

振华重工东南亚公司总经理巫宁:

我们深切感受到,中新关系的良好发展不仅有助于政府间的交流合作,更有助于两国企业的长远规划、合作与发展,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第一,企业可以尝试更多的项目运营模式。例如原来以承包项目方式为主,考虑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现在就可以转换为投资或者租赁的模式,既繁荣了市场也给企业带来了长期的现金流。第二,有利于企业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例如,共同设立创新中心,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新技术。着眼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解决港口设备无人化最后的难点,持续研发最新技术提高港口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第三,通过员工属地化管理,我们的员工大多为当地人,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市场,更便于两个企业、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双方长远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新加坡是一个现代化港口国家。新加坡先后使用过欧洲、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强国的港机设备,对港机设备的要求严、标准高,很多港机制造企业对此望而却步,也在这里遭受了滑铁卢。这些年来,振华在与新加坡用户的接触过程中,他们严谨、专业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使我们受益匪浅,有时双方工程师开会沟通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到深夜,连饭都顾不上吃。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共同研究和探讨,我们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设计,最终产品经受住了考验,质量获得了全面的提升,获得了用户的肯定。用户是产品最好的试金石,最严格的用户才能促成我们造就一流的产品。

Comments are closed.